您的心脏病是因为受了“内伤”吗

2016-07-27 16:31:17     来源:健康报?医生频道     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很多人都知道情绪会对心脏的健康带来影响。据统计,因精神压力性缺血引发的心脏病占冠心病病人的40%。那么,哪些不良情绪会导致心脏损伤?从事“双心”研究多年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梅颜对此进行了详细解释。

  有些心脏病是“内伤”所致

  做心内科医师多年就会发现,心脏病发病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第一个节点是在除夕之夜。那些在家里做饭的奶奶们容易发生心梗和高血压急症被送到医院。第二个节点在世界杯等比赛期间。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吃着烤串、通宵看球的中青年男性,常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第三个节点和股市相关。在股市大跌的日子,医院接诊的急性心梗病人会比平常多几倍,这些人多是因为炒股赔了钱。

  其实医师们一直在研究为什么会有心脏病发病节点,后来他们发现,在这些节点发病者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应激,即人在高度精神紧张和压力环境下,心脏会受到损伤。有的人症状很重,到医院就诊;还有很多人虽然心里难受,却不愿告诉任何人,也不去医院看。要知道,对于人体来讲,应激是化解不了的,它会变成内伤。我们通常会把这种由于巨大精神压力或不良情绪引发的心脏损伤,称为内伤型心脏病。

  心理因素造成的“心伤”能识别

  内伤型心脏病病人通常出现心理和心脏“双心”问题,由于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不易被察觉,因而常常延误治疗。下面举例谈谈隐匿的“双心”问题会有哪些表现。

  很多病人看病时表示:“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前一段时间赶任务加班,现在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觉。刚一睡着,突然就惊醒,胸开始疼。”这是微血管性心绞痛,是情绪因素导致的小血管收缩、激素失衡引发的缺血。

  长期工作紧张、脾气不好、易怒以及多愁善感、患得患失的人,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致使肾上腺激素水平升高,导致微小动脉经常性收缩。渐渐地,这些动脉出现问题,变得狭窄,引发心肌缺血,最终心肌扩大、硬化,出现心衰。另一方面,对这种小血管病变认识不足的医师,可能为病人安了支架,却忽视了病人情绪因素引发的下游小血管病变。这样不仅治疗效果不佳,还可能给病人带来更大的问题。

  一些关键线索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病情,比如频繁心慌,心慌后几个小时浑身酸软,干不了活,眼前发黑;有神经损伤症状,比如睡眠不佳,夜里两三点醒来后很难再入睡,对声音敏感;遇到事情或单位交办的工作很紧张,活干完了仍然放松不下来,翻来覆去地想,无法入睡等等。如果有这些问题就要看医生了。

  内伤型心脏损伤可以避免

  无论是医生还是大众,都要了解心脏和心理之间的关系。要知道,第一,表面上表现的是不满情绪,实际上背后有很复杂的心理历程。第二,任何应激、任何不高兴都会产生躯体的应激出现,而且这样的应激很多时候不典型。

  患者不良情绪是有物质基础的,是神经调控递质减少造成的。例如,老年人包容性变差,对一点小事就表现出不满情绪。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神经调控递质在衰减,当这种递质越来越少时,人就变得越来越不能够抗应激了。所以老人更不扛事,更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脏疾病。几天吃一小片奶酪,适当吃坚果、肉类,服用谷维素等,有助于补充神经递质。心理应激能力是可以通过科学训练提高的。比如航天员体内的激素水平很高,即使在上天的最后一刻,心率都能保持不变,就是靠科学方法训练出来的。

  相对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精神压力性心脏缺血,因为女性更爱生气,更容易情绪化。控制情绪,减少压力,主要靠自我调整。一是从心理认知上调整。有些事想不通就会产生心理应激,引发行为改变,这时人会很生气,应激反应更强烈,造成恶性循环。

  出现这种情况就要进行行为心理学干预,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避免钻牛角尖、一根筋,要学会平和、积极、动态地看待各种问题。当你在最急、最烦的时候,要让自己先忍耐3秒钟,这样至少能减少3秒钟对心脏的损伤。通过练习,渐渐地你的忍耐时间会越来越长,心脏受损伤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

  吴卫红

  (文/本报记者)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分享到:
更多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hinaj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健康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中国健康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